| 服务项目 |
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沈阳综合保税区调规验收顺利推进 沈阳地铁3号线)10月30日,由沈阳海关牵头,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税务局和省外汇管理局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验收组,顺利完成对沈阳综保区近海、桃仙两大园区进行规划调整联合验收,标志着沈阳综保区规划调整建设任务全面落地,对外开放功能平台再迎提质升级。
为促进沈阳综保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2022年,省、市政府向国务院申请对沈阳综保区进行规划调整。在海关总署和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7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同意沈阳综保区调整规划范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沈阳综合保税区调整规划范围的复函》,调整后的沈阳综保区规划面积4.22平方公里,仍为两个区块,包括近海园区2.22平方公里和桃仙园区2平方公里。
当日,验收组通过实地核查、设备演示、系统调试等方式,重点检查隔离围网、卡口设施、监管仓库、监控系统等核心设施。沈阳综保区基础设施与监管设施符合验收标准,联合验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下一步,沈阳海关将全力支持沈阳综保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深化“保税+”业态创新,打造向北开放战略枢纽,为辽宁全面振兴注入开放动能。(来源:沈阳日报)
日前,为了实现与沈阳地铁3号线西段接触网顺利贯通,沈阳地铁集团组织施工单位电气化局利用夜间既有线停运时段,提前开展贯通前的接触网安装准备工作,图为接触网工人正在进行接触网线材架设。 (来源:沈阳日报)
租这个房子几乎零费用,上班通勤十分钟,下班还能和邻居健身看电影!”10月30日,沈阳西部最大规模长租公寓——中德开·青赢(奥莱店)正式开放,首批入住的硕士毕业生张豪难掩兴奋。作为中德开集团打造的“青春成长型品质住区”,项目选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二十五号路8号,户型涵盖43-88㎡舒适开间,共1111套精装公寓,850元/月起租叠加最高1200元/月人才补贴,凭借“拎包即住+全维配套+政策红利”,刚开放就“秒”租百户,成为新市民、新青年扎根沈阳的“幸福驿站”。
走进张豪租住的43㎡开间,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全新的家具上,衣柜、床、餐桌摆放整齐,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我从外地来沈工作,最看重通勤和性价比,这里完全满足需求。”张豪边展示房间边介绍,公寓毗邻地铁3号线余良站,到他在经开区的公司仅需10分钟车程,对面就是杉杉奥莱广场,奶茶咖啡“外卖自由”轻松实现。
更让他惊喜的是人才补贴政策:“月租850元,我硕士毕业能领900元/月补贴,算下来相当于‘零元入住’。”张豪笑着说,之前考察过其他小区,同等条件房源月租至少1500元,“沈阳的人才政策太实在了,一下子减轻了扎根压力。”最吸引他的还有1500㎡“青赢之家”,“下班约邻居去健身房锻炼,周末在共享自习室加班,偶尔还能在影音室看电影,再也不是下班就‘宅家孤独’了。”
28岁的卞星宇是首批签约租户中为数不多的独居女孩,她租下的40余平方米开间,扣除500元本科人才补贴后,实际月租仅350元。“这个价格能住上精装房,我一开始都不敢信。”卞星宇说,房间采光明亮、视野开阔,厨房灶具和淋浴设施齐全,完全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作为独居女性,安全是她最关心的问题。“公寓有7×24小时安防监控、人脸识别门禁,晚上还有安保巡逻,管家式服务随叫随到,住在这里特别安心。”卞星宇分享了入住后的小事:前两天她加班到深夜,安保看到她独自进门,主动询问是否需要护送,“细节里的温暖太打动我了。”她还经常在“青赢之家”的职工书屋看书,“遇到过同样来沈工作的女孩,现在成了好朋友,周末一起去奥莱逛街,在沈阳的生活越来越有归属感。”
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开放当天咨询签约的青年络绎不绝,不少人都是“带着同事朋友一起来”。“我们刚开放就租出一百多户,租户以经开区企业员工、高校毕业生为主。”项目负责人介绍。
据悉,中德开集团去年开放的青赢(中德公园店)已获市场认可,此次奥莱店是品牌理念的延续。项目租金为850-1500元/月,面向18-45周岁铁西(经开区)工作青年,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人才公寓认定。未来,符合“沈阳市人才公寓补贴申请条件”的入住者,可享政府租房补贴,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学历分别最高补贴300元/月、500元/月、900元/月、1200元/月。
住有所居是青年扎根城市的基础。作为全国青年发展型试点城市,沈阳持续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截至去年7月,投入运营的人才公寓项目已超40个,房屋达1.6万余套(间)。仅经开区就有中德开·青赢(中德公园店)和奥莱店两个项目,共提供1800余套人才公寓。
“我们不仅要让青年‘租得到、租得起’,更要‘租得近、租得稳、租得好’。”中德开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青赢(奥莱店)所在板块未来将发展科技研发、会展商务等功能,周边就业岗位丰富,将实现“职住平衡”。项目将持续以租户需求为核心,完善社群服务,让更多新市民、新青年在沈阳“留得下、住得好、能圆梦”,感受城市的温度与活力。(来源:沈阳晚报)
“无酸菜,不东北!”进入农历九月,寒意渐浓,在全国优质大白菜主产区之一的新民市,丰收的喜悦火热四溢。翠绿的白菜在田垄间铺陈,它们中的半数会一车又一车地发往全国各地;另一半则被留在当地,通过智能化车间加工,成为东北人冬季餐桌上的一道传承许久的美食——酸菜。
新民市酸菜成为占据全国70%酸菜市场份额的“销冠”,早已告别“家庭作坊”“区域特产”等传统标签,取而代之的是涵盖科研、种植、腌制、加工、储运、营销的现代化全产业链。陶家屯镇的沈阳时丰酸菜产业园,建成了世界首个10万级GMP智能化酸菜加工车间;新民市已形成了辐射东北、联通全国的东北最大最优酸菜产业集群……
在大民屯镇自家的白菜地里,农户小崔正忙着用农机进行采收。小崔说,今年酸菜生产企业收购白菜(净菜)的价格在每斤三角钱左右。“往年白菜收购价忽高忽低,对农户种植积极性有一定影响。但沈阳市酸菜产业协会成立后,酸菜生产企业的收购价格就比较稳定,咱们种植户的收益也就更加稳定、更有保障,心里踏实多了!”
在新民市,像小崔这样的种植户还有很多,正是酸菜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让以往的普通菜农变成了按单生产的“产业工人”。他脚下的这片田地,是新民市近10万亩白菜种植基地的核心区之一,这也为新民市的酸菜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据了解,新民酸菜历史悠久,域内现有酸菜加工企业70余家,年总产量约7亿斤,总值约20亿元。
产业链的中端实现规模化运营。记者在陶家屯镇看到,今年1月由沈阳时丰酸菜产业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民酸菜产业集群项目——东北酸菜腌制研发中心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0万级GMP智能化酸菜生产车间投入运营后,成为全国首家实现了酸菜自动称重、分装规模化生产的车间。通过巴氏杀菌技术,实现防腐剂“零添加”。目前,该车间共有6条生产线万斤。二期工程也即将竣工,共建设标准化酸菜腌制窖池358个,腌制白菜能力1.5亿斤,可生产酸菜0.5亿斤。
酸菜产业的下游更令人惊喜。目前,新民市已成立了酸菜食品研究院,创制研发了包含60余个菜品的“酸菜宴”,其中有酸菜血肠、酸菜白肉、酸菜海鲜焗饭、乳酸菌发酵酸菜汤、即热式酸菜白肉锅……这些创新食品吸引许多市民周末专门自驾去新民,为的就是能够品尝到当地特色又美味的“酸菜宴”。
“放眼全国,新民酸菜底气十足。”10月29日,沈阳市酸菜产业协会秘书长吴海峰自豪地对记者说。这份底气正是源于新民发展酸菜产业的三大核心优势。
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关键。酸菜作为东北特色食品,实现了从农产品到特色食品的转型,这一转变不仅拉长了产业链条,更有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发展思路与模式的革新。来自新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新民当地现有的酸菜企业直接从业人员2000余人,全域约有2万户白菜种植户。最高效时,白菜从采收到运到企业的生产车间不超过6小时。
为抢占更大市场,新民市正为酸菜产业注入科技动能,并深耕专业市场,全力推动其提档升级。打造区域商标、产品商标,推动酸菜产业科学化、标准化、商品化、多元化,把以往只有一季的大白菜销售期,延长到了一整年。
今年年初,新民市酸菜生产企业成立了酸菜产业协会,进一步推动域内生产企业的行业自律和合规,推进产业发展走向更加良性轨道。协会会长刘策说:“新民酸菜产业协会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百亿酸菜产业集群,让酸菜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赋能强劲。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从去年试种的24个白菜品种中选出3个品种进行扩繁测产,找出最适合腌制酸菜的白菜新品种进行推广。同时研究低盐和无盐稳态发酵技术,让传统酸菜摆脱“高盐”标签,让东北酸菜更美味、营养、健康。与大连工业大学合作,尝试采用多种乳酸菌发酵,与海鲜搭配开发预制食品,满足更多人的味蕾需求。此外,时丰产业园的智能化生产线也使损耗率进一步降低,即便是日产10万斤酸菜,仍能保持传统风味。
政策保障有力。新民酸菜产业集群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个部门确定重点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也是沈阳市唯一的国家级特色食品产业集群。目前,新民成立了工作专班和两家国有企业。“我们把窖池变成‘理财产品’,让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能盈利。”新民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民酸菜已为喜家德等知名企业供应酸菜和酸菜颗粒产品。
“想想几十年前,一到冬天,每家每户都用大缸腌酸菜,而现在的企业生产都是自动化,更卫生、更高效。”在沈阳时丰酸菜产业园内,土生土长的新民人回想以前的场景,再看看眼前的现代化生产景象,惊叹连连。142座腌制池如银色堡垒整齐排列,池内温度、湿度通过电子屏实时调控,6800平方米的10万级GMP车间,机械臂将“零防腐剂”酸菜精准分装,空气净化器的运转声取代了传统腌菜的沉寂。
如今新民酸菜的品牌多样、品类丰富,有多达200多个品牌在市场上销售,像“翠花酸菜”“旺新酸菜”“酸酸的爱”等品牌更是耳熟能详。目前,计划投资30亿元的酸菜产业集群,正按“一中心五基地”布局稳步推进:研发中心攻关核心技术,种植基地保障原料供给,腌制基地提升产能,预制菜基地拓展品类,冷链基地打通物流,质检基地把控品质……预计未来三五年内,有望达到300亿产业规模。
新民酸菜产业的蜕变,是一场味觉的革新,更是县域经济依托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来源:沈阳日报)
沈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十四五”时期沈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十五五”时期,沈阳将锚定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总体目标,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未来五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沈阳将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具体来说,沈阳将加快浑南科技城建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承载效能,汇聚高水平创新团队。提升内核,发挥辽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辐射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外部招引,瞄准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上下游企业。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更多产品国产替代。
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方面,落实“兴沈英才计划”,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建立梯次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引进企业急需紧缺人才,打造发展生态留用人才。
在优化创新生态方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等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具有沈阳特色的制度创新模式。扩大科技对外交流合作,构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助力企业科技出海,优化都市圈“七市一区”科创资源跨域配置,深化哈长沈大科创合作。(来源:辽沈晚报)